猪蹄峰,把守福州北门,海拔524米,三面皆是山崖,犹如一把“尖刀”直插北峰。为阻挠南下,军第106军第50师重兵把守,在山前设置了用木桩和铁丝网构成的鹿砦,在夜色中闪着森冷的光辉……
1949年8月16日,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8军82师245团在猪蹄峰建议总攻,通过一番剧烈战争,夺取了北侧两个山头,但在攻取主峰时遭到阻止。
8月17日清晨,在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,245团3营安排前方突击,兵士们前仆后继,在刀光剑影中,以血肉之躯翻开福州的北大门!
进城后势不可当,但到了南台(今台江),忽然遭到戎行的抗拒。其时,在桥中心的小岛榕树上,架了2挺机枪,火力封闭桥面,子弹倾注而下。
怎么办?退?不可!有必要行进!万寿桥,是其时横跨闽江的仅有桥梁,不攻下这座桥,仓山过不去,打不到义序飞机场,福州将没办法得到解放。
勇敢的几番进攻冲向敌阵,终究攻下了万寿桥。解放福州城,伤亡1500余人;占领万寿桥,伤亡70多人。为留念福州解放,万寿桥改名为解放大桥。
入城当日,万人空巷,在南街等地庆祝解放;更呈现旧差人上街维持秩序的风趣现象,福州大众笑称为“戎行进城,差人放哨”。
2019年,解放福州留念碑完工,立于解放大桥南桥头仓前公园。留念碑由碑铭和碑记两部分所组成。碑铭为“解放福州留念碑”,刻在一块重32吨、长5.3米的花岗岩上;其下方是碑记,刻在由花岗岩打造的一本打开的“书”上,记载了福州解放战争史实。
现在,八一七路前史背景和文明轴早已完美蜕变,成为了城市新地标“闽江之心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迎来很多市民、游客的热心打卡。
八一七路见证了沧桑年月,记录了城市开展,它作为福州的前史文脉,无声地展示着福州的个性特征与文明根由。